来源:互联网新闻 时间:2020-04-28 23:09
新蓝网-中国蓝新闻客户端8月18日讯(浙江之声记者报道)不经意间就立秋了!不经意间今天就末伏了!2016年8月16日——2016年8月25日为末伏10天!
末伏简历
中文名:末伏
释义: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
俗称:秋老虎
历史时间:距今已有两千多年
特点:末伏早晚较凉快,白天阳光依然剧烈
末伏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,是三伏天中的最后一伏,俗称秋老虎。据说!秋老虎是最凶的!!!防不好秋老虎,过不好末伏,太伤身体了!末伏已经入秋,所谓“火烧七月半,八月木樨蒸”,“秋老虎”颇凶。由于暑热最易伤心,热扰心神,人常表现出心烦不宁,坐卧不安,思绪杂乱。
“秋老虎”凶猛,最直接的表现就是“中暑”!
省疾控中心昨天就8月高温中暑预防措施,发出了一份小通告:
今年以来,浙江累计报告高温中暑病例数高于往年同期水平,全省从3月份开始陆续出现中暑患者,7月份报告中暑病例最多,占比三分之二。
我省历年监测气温表明,8月份仍为高温季节,月平均气温仅次月7月份,且8月份,我省大部分地区月平均最高温度仍在35℃以上,极易引发中暑,从往年报告中暑发病情况来看,8月份我省高温中暑发病情况仍处于发病高峰期,且不排除因高温中暑引发死亡患者。因此,虽节气已过立秋,但“秋老虎”的威力丝毫不亚于三伏天。
省疾控中心专家指出,诱发中暑的因素有很多,环境温度过高、湿度过大、风速过小、劳动强度过大、劳动时间过长等都是导致中暑的主要致病因素,另外,过度疲劳、睡眠不足、营养不良、年老体弱、肥胖、尚未产生热适应等也易诱发中暑。
工业企业中的炼焦、炼铁、炼钢、铸造、陶瓷、玻璃、印染、造纸等生产车间以及夏季露天作业者可接触到高温,尤其是夏季露天作业者,包括田间劳动、建筑、装卸、搬运、环卫等,为易中暑人群。中暑类型包括热射病、热痉挛和热衰竭,其中热射病最为严重,易导致死亡。
健康小提醒
针对防暑降温的饮食保健措施,省疾控中心专家建议:
一、高温天气期间,适当调整劳动和休息时间,增加休息,减轻劳动强度,减少高温时段作业时间。
二、合理挑选夏日饮品,高温作业工人在排汗量较大情况下,及时补充适量的盐分和水分,可选用0.15?0.2%的含盐饮料,饮水方式以少量多次为宜。
三、保证蛋白质的充足供应,其中鱼、肉、蛋、奶和豆类等优质蛋白应占总摄入量的50%。
四、多吃蔬菜水果,提供充足的维生素,尤其是维生素C,同时也应补充B族维生素。新鲜蔬菜及夏熟水果中,西红柿、桃等维C含量极为丰富。B族维生素在谷类、豆类、动物肝脏、肉、蛋类含量较多。
五、高温作业者要注意补钾。可食用含钾高的水果和蔬菜,如油菜、芹菜、毛豆、土豆、紫菜、花生、橙、红枣等。
六、多吃清热利湿的食物,常用的有苦瓜、桃子、西红柿、绿豆、黄瓜等,并巧用大蒜、姜、醋等调味品以增强食欲;健脾利湿的食物主要有冬瓜、南瓜、姜、莲藕、薏米、山药等。不要食用大量过冷食物,少饮含酒精的饮料。
“秋老虎”最爱的10种病
心血管病——不小心要人命
“秋老虎”这种闷热、高温天气,会使人体大量出汗,体内水分流失,血液黏稠度升高,致使发生血栓、心梗、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;同时,高温环境下人体交感神经兴奋、心率加快、冠状动脉收缩,增加了冠心病的发作风险。
中暑——严重的致死率高达60%
在“秋老虎”天气,中暑不是什么罕见事儿。在中暑里面,有一种最严重的中暑叫做“热射病”,死亡率高达60%,是临床表现最严重、死亡率最高的中暑。很多人对这种中暑类型了解很少,一旦发生,致死事件不在少数。
肺炎——全年高发的时间
很多人都认为呼吸系统疾病易发在冬季,但数据显示,在“秋老虎”这种闷热天气里,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高于全年平均水平。尤其是一些老年人,要特别小心。
季节交替,高温多雨的天气使人免疫力低下,同时吹风扇、开空调,室内外温差大导致身体适应性差,是诱发呼吸道感染、导致肺炎的主要原因。
风燥感冒——嘴巴鼻子干巴巴
秋老虎来了,嗓子、鼻子最先感到秋意,紧绷绷干巴巴的。由夏入秋,闷热潮湿的天气变得干燥,也是风燥感冒的高发期。
风燥感冒除了有一般感冒的症状,即头疼、咽喉肿、鼻塞外,一个比较明显的区别是“干”,咽喉干、嗓子紧,连咳嗽都是干咳,没有痰。
面瘫——满脸大汗更易面瘫
“秋老虎”这段时间,还有一个最高发的疾病——面瘫!早晚天气变凉,风寒之邪侵犯面部,出现面部神经炎,即面瘫病症。 秋风又被称为“邪风”“贼风”,这一时间段如果过度吹风,常常会导致面部神经麻痹,严重时嘴歪眼斜。建议在“秋老虎”这段时间,一定要少吹凉风,让身体自然降温。
秋痱子——比热痱子更难治
进入“秋老虎”,虽然早晚天气不那么热了,但不少人身上起了小疙瘩,额头、大腿上长了小疙瘩——这就是“秋痱子”。秋痱子比夏天的热痱子更难治。秋痱子和湿疹很像,不如夏天的热痱子容易好。俗话说 “春捂秋冻”,这段时间要适当地冻一冻,才能不生“杂病”。
肠炎——不注意很遭罪
秋老虎”这段时间,人体消化功能变弱,自身的抵抗力和对气候适应性下降;同时,闷热的天气适宜细菌的繁殖,因而腹泻、肠炎成为“秋老虎”最常见的消化道系统疾病。
红眼病——一人感染全家遭殃
红眼病又称急性出血性结膜炎,是“秋老虎”时节最容易导致的眼部疾病。一人感染红眼病全家遭殃。“红眼病”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染, 如果家中有人感染红眼病,那共用毛巾、手帕、脸盆、水等都会导致家人感染。甚至与红眼病人握手后再揉擦眼睛都会被传染。
溃疡——立秋一过满嘴溃疡
最近相信很多人都会有一个非常痛苦的问题——口腔溃疡!口腔溃疡是立秋过后,“秋老虎”时期最容易出现的。这期间,体内的阴阳平衡被打乱,体内蓄积过多的热需要向外排,不能及时排放,就会出现内热症,表现在身体上就是反复口腔溃疡。
这是因为人体已经习惯了夏季的气候特点,突然从闷热改到凉爽,身体需要一段适应过程。
扁桃腺炎——疼痛得无法吞咽
季节交替,人体免疫能力变差,因此“秋老虎”这段时间扁桃腺最容易受细菌、病毒感染而引起扁桃腺炎。扁桃腺炎常伴有高烧、头痛、咽喉痛等。还可能因疼痛而无法吞咽。
末伏的“规矩”
1、末伏——防秋老虎
除仍需加强防暑降温之外,应有意识避开这种不良情绪的干扰,做到遇事不烦,处事不躁,精神愉快,心情舒畅。要合理安排个人起居,做到作息守时,生活规律,保证适当的睡眠和休息,避免过度疲劳,提高机体对高温的耐受能力和对“秋老虎”的抵御能力。此时人体消化功能较差,不宜大量摄入各种肉食以补充夏日的消耗,另外“秋瓜坏肚”,对西瓜等宜少食,以免损伤脾胃。
2、末伏重清补 食疗祛湿邪
末伏清补,以健脾利湿为主。健脾益气,可以适量多吃祛湿热、健脾和胃的食物。如茯苓,以促进脾胃功能恢复;芡实、山药、小米等都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;扁豆、豇豆、红小豆等豆类,也有健脾益气的功效。要特别注意的是,吃扁豆时一定要煮熟煮透,直到颜色不再翠绿为止,否则会引起食物中毒。
3、末伏护脾胃 循经按穴位
立秋后天气仍热,且雨水较多。湿热交蒸,合而为湿热邪气。在这个时节,如果脾伤于湿,不仅会出现饮食不化、脘闷嘈杂、恶心呕吐、腹痛便溏、不思饮食、体弱倦怠等症,还可能为咳喘病症种下病根。
中医讲“湿气通于脾”,所以健脾也是末伏养生的重要环节。末伏时节养护脾胃,可按摩丰隆、足三里、脾俞三个穴位,每天各按100次,能够化湿、健脾和胃,补中益气,通经活络。
4、莫贪寒凉物,免损脾胃阳
末伏时白天温度仍较高,但早晚气温则明显变凉,昼夜温差逐渐增加。进入末伏时,取凉须有节制,切忌猛吹空调、过吃冷饮,以免损伤脾胃阳气,不利于健康。
此外,适量户外运动可振奋阳气,促脾气运化,改善胃口。需要注意的是,进入户外运动以微汗为宜,切不可大汗淋漓。如此,才符合中医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的规律,达到人与自然和谐。
5、吹空调要把握好“度”
立秋过后,天气依旧闷热难耐,这种前提下,大家可以选择空调、电扇、铺凉席等方式适当解暑降温,但一定要把握好度!夏季空调病的一些防范措施仍需注意,切忌盲目贪凉,空调可设定在25℃至26℃为宜,更不可对着直吹,也不要频繁一进一出空调房,减少在电脑前的工作时间。老人、儿童等免疫力较差人群和长期伏案工作的白领人士尤应注意。
文据浙江之声微信公众号